会议指出,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要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理顺整合大气环境管理职责,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推动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向《华夏时报》表示,去年下半年,环保部曾经就《试点方案》征求过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的意见,其职能涉及到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如今深改组审议通过这一方案,意味着“京津冀环保局”试点进程将会加快,今年下半年有望设立。
污染企业扎堆两省交界区域
2016年3月18日,《大河报》以《邻省的厂污染了河南的村》为题,报道了安徽两家企业违法生产殃及河南多个村庄的事情。据了解,河南省夏邑县韩道口镇范集、段庄、曹市园等多个村庄,与安徽省砀山县薛楼板材工业园区仅隔一道土沟。随着薛楼板材工业园区内一些蓄电池厂、荧光粉厂、农药厂的上马,河南方面的几个村庄饱受工厂废气、废水污染的困扰,多年得不到解决。
事实上,此类跨省环境污染纠纷的案例不在少数,一些违法企业甚至刻意通过异地排污来逃避环保执法,很多污染企业扎堆出现在两省交界的区域。
2016年11月4日,在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专题询问时,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水和大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常常以区域性、流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这种污染的空间分布又和行政区划不一致,所以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流域的环保机构至关重要。
“近几年,环保部门在推动区域和流域管理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效,如逐步明确了建立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推动实行体现区域、流域特点的环境管理模式,构建完善区域、流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等,特别是目前运行得比较好的是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对珠三角地区全区域PM2.5达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陈吉宁说,“不过,一些地方政府因为各自的发展阶段、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各自为政,导致各地在环保目标、政策标准、执法尺度方面难以统一。现有的协调机制也比较松散,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权威性不足。”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也曾撰文指出,探索进行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提出的许多重大环保理念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在地方上缺少强有力的体制来贯彻执行。
“中央的环保要求很高、下发的文件很多、环保法的规定也很严,但在具体执行落实中总有差距,很大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中间环节,我们把它称为‘传动机构’,就像汽车马达的动力需要通过‘挂挡’才能驱使车轮行动一样。”夏光说,“跨地区环保机构就是这种传动机构,把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落实到地方实践中去。目前来看,区域环保机构是环保体制中的一个短板。”
此外,地方落实环保责任,最重要的途径是改变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而不是简单的配置一些污染治理设施,而中央环保机构远离地方的具体管理事务,很难控制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布局等。中央环保机构只有数百人,面对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实际上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地方进行环保控制。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分级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越是重大的经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级别越高,同时还在全国设立了六个环保督查中心。但是这些体制安排仍然比较乏力,环保督查中心只是中央环保机构监督执法职能上的派出机构,地位比较弱,没有管理职能,所以它们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区域环保机构。
“在环境保护上是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的,现有的环保体制,看上去中央很强势,实际上是地方自治性很强,环保要求在地方落实不足,使区域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中央政府必须有一定的体制来推动地方的转变。”夏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