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体系的组成单元是标准。标准体系通常具有以下特性:
目的性:即每一个标准体系都应该是围绕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而形成的;
层次性:即同一体系内的标准可分为若干个层次。它反映了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
协调性:即体系内的各项标准在相关内容方面应衔接一致,
配套性:即体系内的各种标准应互相补充、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整体.
EMC风险评估的标准体系如图所示,有三个维度相关的标准构建而成,这三个维度分别是要素、目标、基础,构建EMC风险评估标准体系。
其中“基础”维度部分的标准主要解决了EMC风险评估的术语定义与方法论的总体定义,这部分中最典型的标准是GB/T38659.1 EMC风险评估 第1部分 电子电器设备 和 GB/T 38659.2 EMC风险评估 第2部分 电子电气系统,这两份标准分别给出了设备级EMC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系统级EMC风险评估的方法,为开展特定产品的EMC风险评估打下了基础。
然而基础标准中所描述的方法论属于EMC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中的中间层,要完成较为严密的EMC风险评估还需要对基础标准中提到的EMC风险要素分别进行精准,客观的分析,这就产生了“要素”维度的标准需求。
“要素”维度的标准主要是制定每个风险要素的分析方法,在“基础”维度标准中GB/T38659.1 EMC风险评估 第1部分 电子电器设备 和 GB/T 38659.2 EMC风险评估 第2部分 电子电气系统分别提出了面向设备级EMC风险评估的18个要素,和面向系统级EMC风险评估的11个要素。然而每个要素分析如何分析并非简单,需要对每个要素进行子要素分解,并程序性的给出分析步骤。若某些要素分析还需要专用分析工具支撑,标准中还需要对专用分析工具给出定义,并提出标准化的要求。下图给出了这类标准制的基本框架。
通过以上两个维度的标准建设,基本解决了EMC风险评估方法执行的问题,然而所谓的风险是一种相对的风险,EMC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中提到的风险是一种相对的风险,它是一种相对于目标的风险。犹如EMC测试标准体系中同样的测试数据,在不同等级要求中结论是不同的,针对不同产品,提出的EMC测试要求也不同。因此,除了以上标准之外,还需制定针对某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处于特定环境应用时,所需要EMC性能为目标的EMC风险评估标准。这类标准中有个典型的名字术语就是“风险指标水平”,它是用来标准某产品或某类产品所需要达到的综合EMC水平或单项(如抗静电放电能力等)EMC水平。这类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从基本框架图中可以看出,“目标”维度的标准中,需要参考“基础”维度的标准和“要素”维度的标准。有了“目标”维度的标准,就是可以参考“基础”标准,利用“要素”标准定义方法对产品中的每个要素分析后,获得产品整机的风险值,达到对针对特定产品进行EMC风险评估的目的,即用EMC风险评估的方法直接给出产品EMC性能符合性的结论啦。
EMC风险评估标准是独立于EMC测试标准之外的用来评价产品EMC性能的标准。EMC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明确了EMC风险评估标准的分类,分工及标准的整机架构,无论对EMC风险评估技术理念的正确理解,还是未来实施具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 免费发布信息网 http://www.zhel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