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 产品
组成产品的要素,包括任何元件、零件、部件、设备和系统,既可以是有形的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和人机系统。
2.规定的条件
主要指工作环境条件、使用和维修条件、动力和载荷条件、操作人员的技术条件。如压力、温度、湿度、烟雾、腐蚀、辐射、冲击、振动、噪声等。
3.规定时间
这个“时间”可以理解为保修期或是使用寿命。可以可靠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是时间性的质量指标。可靠性需要对时间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可指日历时间,通常的时间单位是小时、年。根据产品的不同,时间还可指与时间成比例的次数、距离等,称为广义的时间,其单位可用工作循环次数、回转零件转数、机械装置的动作次数等表示。
4.规定功能
功能通常指产品的工作性能,可靠性设计分析中主要强调产品是否丧失了工作性能,失效即产品丧失了规定功能,故障即可修复产品暂时丧失了功能。
5.能力
产品的失效或故障具有偶然性,这里的能力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需要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处理。可靠性设计分析中用到大量概率分布对试验和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建模。接受可靠性概率性质,即承认随机失效,是产品制造者主要关心的问题。生产上产品可靠性信息公布会引起用户不满,特别是在由于质量和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引起人身伤害案中。这里的能力通常用可靠度来体现,可靠度是一个区间值(0~1),可靠度越趋近于1代表能力越强。
二、可靠性的相关术语
1.可靠性 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维修性 maintaina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有效性 availability 可以维修的产品在某时刻具有或维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3.耐久性 dur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失效(故障) failure
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对可修复产品通常也称故障。
5.失效模式 failure mode
失效的表现形式。
6. 失效机理 failure mechanism
引起失效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内在原因。
7.误用失效 misuse failure
不按规定条件使用产品而引起的失效。
8.本质失效 Inherent weakness failure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由于产品本身固有的弱点而引起的失效。
9.早期失效 early failure
产品由于设计制造上的缺陷等原因而发生的失效。
10.偶然失效 random failure
产品由于偶然因素发生的失效。
11.耗损失效 wear out failure
产品由个老化、磨损、损耗、疲劳等原因引起的失效。
12.维修 maintenance
为保持或恢复产品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采取的技术管理措施。
13.维护 preventlive maintenance
为防止产品性能退化或降低产品失效的概率,按事前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的维修,也可称预防性维修。
14.修理 corrective maintenance
产品失效后,为使产品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而进行的维修。
15.可靠度 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16.可靠度的观测值 observed reliability
a.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是指直到规定的时间区间终了为止,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数与在该时间区间开始时刻投入工作的产品数之比。
b.对于可修复产品是指一个或多个产品的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规定时间的次数与观察时间内无故障工作的总次数之比。 注:在计算无故障工作总次数时,每个产品的最后一次无故障工作时间若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则不予计人。
17.累积失效概率 cumulative failure prob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失效的概率,其数值等于一减可靠度。
18.累积失效概率的观测值 observed cumulative failure probability
对于不可修复和可修复的产品都等于一减可靠度的观测值。
19.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ean life(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寿命(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20.失效率 failure rate
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21.失效率的观测值 observed failure rate
在某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失效的产品数与工作到该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数之比。
22.平均失效率的观测值 observed mean failure rate
a.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是指在一个规定时期内失效数与累积工作时间之比。 b.对于可修复的产品是指它的使用寿命期内的某个观察期间一个或多个产品的故障发生次数与累积工作时间之比。
23.维修度 maintaina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
24.平均修复时间 mean repair time
修复时间的平均值。
25.平均修复时间的观测值 observed mean repair time
修复时间的总和与修理次数之比。
26.修复率 repair rate
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个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
27.平均修复率的观测值 observed mean repair time
在某观察期内完成修理的概率。
28.维修度 maintaina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状态的概率。
29.平均修复时间 mean repair time
修复时间的平均值。
30.平均修复时间的观测值 observed mean repair time
修复时间的总和与修理次数之比。
31.修复率 repair rate
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个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
32.平均修复率的观测值 observed mean repair time
在某观察期内完成修理的概率。
33.耐久性试验 endurance test
为考察产品的性能与所加的应力条件的影响关系而在一定时间内所进行的试验。
34.寿命试验 life test
为评价分析产品的寿命特征量而进行的试验。
35.可靠性验证试验 reliability compliance test
为确定产品的可靠性特征量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水中而进行的试验。
36.可靠性测定试验 reliability determination test
为确定产品的可靠性特征量的数值而进行的试验。
37.实验室可靠性试验 laboratory reliability test
在规定的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可靠性验证或测定试验。试验条件可以模拟现场条件,也可与现场条件不同。
38.现场可靠性试验 field reliability test
在现场使用条件下进行的可靠性验证或测定试验。
39.筛选试验 screening test
为选择具有一定特性的产品或剔除早期失效而进行的试验。
40.恒定应力试验 constant stress test
应力保持不变的试验。
41.步进应力试验 step stress test
随时间分阶段逐步增大应力的试验。
42.序进应力试验 progressive stress test
随时间等速增大应力的试验。
43.加速试验 accelerated test
为缩短试验时间,在不改变失效机理的条件下,用加大应力的方法进行的试验。
44.冗余 redundancy
产品所包含的为完成规定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元件的成分(包括硬件或软件)。当冗余为硬件时也称贮备。
可靠性是组件、产品及复杂系统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可靠性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当我们使用汽车、手机、机械设备甚至是一些小型的家用电器时,若产品能够持续地向使用者提供所需的功能,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良好,反之则产品的可靠性较差。我们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产品无法使用或者直接失效的情况,这样就令使用者产生了较差的体验感,甚至有发生危险的可能。
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是通过设计和制造赋予的,并在理想的使用和保障条件下所具有的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固有数据,也是开发者可以控制的。而使用可靠性是产品中实际使用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可靠性,反应产品设计、使用、维修、环境等综合因素等影响。固有可靠性肯定比使用可靠性高得多。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也是制造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品的研发初期涉及,涵盖电子元器件、部件、整机、系统等产品研发全流程周期。
检测试验找彭工136-9109-3503。
更多精彩: 全民检测中心 http://www.quanminjiance.com